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 English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本科教育 >> 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
  • 物理学专业简介

培养目标:

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发展战略,立足河西、面向甘肃、辐射周边,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,高尚的师德、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、深厚的教育情怀、先进的教育理念、富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反思意识,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训练有素,能扎根中学物理教育的高素质优秀骨干教师。

主要课程:

1.学科基础课程: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概率统计、数学物理方法、程序设计等。

2.专业基础课程:力学、热学、电磁学、光学、原子物理学、理论力学、电动力学、量子力学、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、计算物理基础、固体物理学等。

3.专业方向课程:教育学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、物理教育学、教师教育综合素质、物理学科教学论、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研究等。

实践教学:

物理学专业有力学、热学、电磁学、光学、近代物理学等专业实验室及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还开设微格教学与教学技能训练、教育见习、教育实习、教育研习等实践课程。

就业方向:

毕业生主要在中学从事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;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同学考取研究生,深造后在高校、科研机构从事教学、科研等工作。


  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

培养目标:

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,立足河西,主动适应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,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扎实理论基础、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,能够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技术及装备的设计、开发、制造、系统运行监控、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主要课程:

1.学科基础课程:高等数学、大学物理、线性代数、概率统计等。

2.专业基础课程:工程制图、工程力学、电工技术、电子技术、机械设计基础、控制工程基础、工程流体力学、电力电子技术、光伏物理基础、工程热力学、传热学等。

3.专业方向课程:太阳电池及组件工艺、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、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施工与运维、微电网技术、风电场电气工程、光伏发电并网你技术、能源工程管理等。

实践教学:

本专业除共享的基础实验室外,还建成了热工流体实验室、风力发电控制实验室、风光互补发电实验室、太阳电池及组件工艺实验室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,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。

就业方向:

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,可在风能、太阳能、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、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、工程设计、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、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、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。


  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

培养目标:

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设计、制造、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,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设计、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,能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,具有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。

主要课程:

1. 学科基础课程:高等数学、大学物理、线性代数、概率统计、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电工技术、电子技术等。

2.专业基础课程:机械工程导论、工程图学基础、工程材料、材料成形工艺、机械原理、机械设计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、机床液压与气动等。

3.专业方向课程:机械制造工程原理、数控技术及编程、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、机械控制工程等。

就业方向:

本专业就业方向聚焦四大领域:1.装备制造行业,从事机械设计、工艺优化及生产管理,服务于甘肃本地风电设备、农业机械等特色产业;2.智能制造领域,担任自动化产线调试、工业机器人运维等技术岗位,对接制造业升级需求;3.设备维护方向,在能源化工、轨道交通等企业承担设备安装与维保工作;4.多元发展路径,包括考取机械工程师、教师资格证(中职教师岗),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质检部门。


  • 自动化专业简介


培养目标:

积极对接先进制造业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需要,培养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、工程技术基础知识、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,具备创新意识、环境意识、终身学习意识、团队协作精神与国际视野,能够在工业自动化、电力电子、控制理论与应用、系统工程、检测技术、机器人和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、设计、运行、开发、工程应用、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主要课程:

电路分析、电子技术、信号与系统、自动控制原理、电力电子技术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、电气控制与PLC技术、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、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、计算机控制、现代控制理论、智能机器人技术、Python语言等。

实践教学:

现建有智能信息研究所,并拥有电工电子技术、电力电子技术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、自动控制原理、检测与传感技术、电气控制与PLC、过程控制、运动控制、计算机控制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、智能机器人装备与技术、虚拟仿真、工程实训中心等专业实验室,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创新平台。

就业方向:

自动化专业适应性强、应用面广,人才需求旺盛,就业优势明显。本专业毕业生能为各行各业构建“智慧大脑”,可在能源电力、智能制造、信息通信、铁路交通、仪器仪表、石油化工、自动驾驶、机器人、低空经济等领域从事电力电子、工业过程自动化控制、电气自动化、智能控制、检测技术、嵌入式系统开发、信息处理及控制等工作,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%以上。


  •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


培养目标:

本专业立足河西,面向甘肃,辐射周边,坚持以“厚基础、强实践、重创新”为宗旨,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,通过能源、化学、材料、电气、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,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、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,能够在电化学储能、重力储能、抽水蓄能、综合能源系统、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等专业相关领域,从事科学研究、工程设计、技术开发、系统运行、试验分析、项目管理等工作,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、团队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主要课程:

1.学科基础课程:高等数学、大学物理、线性代数、概率统计、python程序设计等。

2.专业基础课程:大学化学、物理化学、材料科学基础、热工基础、储能原理与应用、电工技术、电子技术、电力电子技术、供配电技术、控制工程基础等。

3.专业方向课程:储能科学与工程导论、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、氢能存储与应用、热质储能技术及应用、储能运行与控制技术 、储能功率变换与并网技术、储能系统安全与管理、智能电网与新型电力系统、储能系统安全与管理、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、电力市场概论、储能商业运行模式、新能源技术。

就业方向:

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,可在电化学储能、重力储能、抽水蓄能、综合能源系统、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等专业相关领域,从事系统运行、试验分析、科学研究、工程设计、技术开发、项目管理等工作。










本科教育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7-2027
地址:河西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     邮政编码:734000
电 话:(0936)8280176     传 真:(0936)8280176     甘ICP备2017048220号